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传播时尚中国元素,呈现国风精髓精华,汇聚古风图片素材大全

[设为首页] [加入收藏] [手机站] [古建筑图片大全]

当前位置 首页建筑古建筑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时间:2019-07-14    来源:古风家    编辑:小沐    阅读:次    手机浏览

作为建国十周年建成的“首都十大建筑”之一,人民大会堂首先给人的印象,就是大型集会召开的地方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, 这个从设计、建造到装潢,耗时不到一年的庞然大物,却是除故宫外的另一座艺术品宝库。从建立初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,人民大会堂共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 

1949年初,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,北平宣告和平解放。3月,满口湘音、身穿粗呢制服的毛泽东从紫禁城经过,他凝视着红墙金瓦的金銮殿,对周恩来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今后,我们也要建一座人民自己的‘豪华客厅’!”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1958年底,中央领导人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在审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。

10年后,毛泽东的愿望得以实现。1959年9月24日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前夕,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并交付使用。周恩来总理建议,会议厅以全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。而在这之前,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已传向全国各地:中央布置各省选送代表各地最高水平的地方工艺品进京,以陈列会堂各大厅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

这些来自民间,由人民创作的工艺精品,是如何走进神圣、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的?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下面来一一为您揭晓。

铁打的“迎客松”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,有一棵“迎客松”,却是一幅铁画。这幅铁画是一次画家和铁匠的结合,由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王石岑(左)储炎庆(右)

当时,王石岑脚穿纱袜,站在拼凑起来的竖2.5米、横4.5米的巨幅宣纸上面,奋笔纵横,几易其稿。当画稿终于完成时,储炎庆带着他的八大艺徒和几十个工人,将制作车间搬到合肥模型厂,按照画稿潜心进行锻制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铁画《迎客松》的枝干到主干的组接奇巧无比,重重叠叠。枝干上一圈一圈的鳞皮,有凸有凹,有明有暗,正是各种形状的锤痕所显示出来的效果。而它的每一节小树枝,由60到80枚松针为一组锻接而成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当年,没有电焊机,全部是通过手工,一根一根锻打出来,然后加工成松花、松枝,耗费的工时不计其数,真可谓千锤百炼。在连接主枝干的时候,工人将刚刚从炉里烧红的枝干趁热合成在一起,持续的时间只有几秒钟,需要多人配合,步调一致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最终一幅由 200 公斤熟铁,用最原始、最耗时、最耗工的锻钢技术锻造而成的巨作终于完成。《迎客松》制作完成后,被送到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。不久,周恩来总理到安徽厅观赏,大为赞赏:“这幅铁画做得太好了!铁打的迎客松,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,再说我们中国人好客,迎客松的寓意很好。它既有政治气派,又有艺术魅力,是美与力的最佳结合。”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周恩来等人在大型铁画《迎客松》前留影

就这样,周恩来一眼看中了这幅《迎客松》,并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待厅,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、好客的象征,广迎五洲宾客,广结四海朋友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储炎庆与他的女儿储金霞

后来,这幅铁画由于年代久远,有一些断裂和变形。大会堂管理处特意请来储炎庆的女儿、也是他的传人储金霞,巧手修复这幅“迎客松”,重现了昔日光彩。

总理一手托起的狮子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仿紫铜狮子

1959年新中国的第10个国庆节,中外宾客欢聚人民大会堂,在宴会厅门口,周总理信步走到一对两米多高的古铜色狮子面前,指着它们对外宾说:“我可以用双手把它举起来!”话音未落,只见总理摆开架势,双手轻而易举地一下子就把狮子托起,让一旁的外宾看得目瞪口呆,好生疑惑。

人民大会堂古建筑,故宫之外的一座艺术品宝库

人民大会堂刚建成时福建厅内的陈设

奥秘在哪?周总理笑着说:“非我力能举鼎,这不是铜铸的狮子,而是福州脱胎漆器仿紫铜大对狮。”一时间,在场的外国友人无不惊叹,盛赞中国工艺的高超,福州脱胎漆器也因此名声鹊起。当时陪同的郭沫若先生还写下了“视之九鼎兀,举之一羽轻”的诗句,赞誉这种神奇的漆器制作工艺。

反馈